以前每次回家,我的小磁场都会受到爸妈的强大冲击。我在此之前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来的逻辑判断集体被压抑,"儿子"这个标签让我实在是难以启齿去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懂得爸妈的初心是对我好,可是我自己也极压抑极难受。当我想要试着说出来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发现自己竟然是语无伦次,因为没有底气。
姐夫是卖菜的,假期没事的时候,我会跟着姐夫去赶集卖菜。每次看到老年人和残疾人,我都会手软,忍不住给对方多让点菜。究其原因,按照姐夫的说法,我这个人心太善了。
后来更多类似的经历,让我也越来越明白,心善不等于善良,毫无原则的心善只会让自己吃亏、压抑、痛苦。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对别人好。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遇到别人有困难,我脑子里的第一想法都是:这个人需要帮助,我去帮助他。我是本着帮助他人的初心去帮助别人的。但是,久而久之,我被发好人卡,被贴上老好人标签。这些成为我身份标签的同时,也成为我的负担,让我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的请求。最后严重到,碰上需要竞争才能得到的利益时,潜意识里的我总是更偏向让给他人。
人心有时候很可怕。一个好人一直做好事,有一天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一件"坏事",别人就会瞪眼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我看走眼了。更打击人的是,一个坏人一直做坏事,有一天意外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就会称赞,原来你是好人啊!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做好人好事的是我?
可能很多人都要经历这种心理折磨吧,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
那样做的后果是,让我形成一些很尴尬的思想。以为只有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对方的喜欢,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获得对方的喜欢,只有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对方的友情。仿佛我不帮助别人了,我这个朋友就没用了。久而久之,我都不清楚我自己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了。似乎是,我帮助别人并不是因为别人需要帮助,而是我帮助别人只是想换来对方的喜欢和友情。真是荒唐。
先说说这个好人卡标签吧,牺牲自我成全别人,这应该是一项美德,拥有它的人应该开心才对。但是事实上不是,我不仅没有感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反而觉得很压抑,仿佛老好人就应该事事为别人服务,随时做好牺牲自我利益成全别人。每次都是牺牲掉自己的利益不说,关键是我自己也很难受、很压抑,再这样下去我怕自己会得心理疾病。所以,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越来越觉得那个真正的自我很尴尬,也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一边心里埋怨,一边帮助对方,这画面太讽刺了。而且很多时候,对方往往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情愿,然后对自己有意见,友情也受到损害。
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
这些思考最终让我得到这样一句话:心善不等于善良,心善的人更应该学会独立,尤其是独立思考。
心善的人容易发动同情心,所以很容易导致在行为上去孝顺父母、帮助朋友、同情可怜之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为别人考虑。从来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自己是心甘情愿去帮助别人吗?对方真的需要帮助吗?牺牲自己的事情和利益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对对方的帮助真的有利于他的成长进步?如果仅仅是出于自己心善,这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善良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这些,不是大街上每个乞丐都需要救援,不是父母的每一句话都需要谨记,不是朋友的每一次落难都需要帮助。即使是善良,出发点也应该是自己。自己是否心甘情愿想去帮助对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帮助对方,帮助对方是否真的可以促进他的成长进步,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否值得。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感受。自己心甘情愿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才是最舒服的,别人也能感受到真心实意。
心善的人需要独立。正因为心善的人太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情心太重,太容易为他人考虑,所以更应该学会独立,从自己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在不委屈自己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别人,往往也可以真正得帮助到别人。
懂得这些后,我在面对爸妈说教的同时,也学会从自身出发去判断他们的话,而不再是唯唯诺诺来者不拒。在不赞同他们意见的时候,我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有条有理得表达自己。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发现爸妈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很欣慰,发现自己的儿子有思想有主见了,成熟了。每当这时候自己真的很开心,我不仅没有不孝,反而是更加尊敬父母。
在朋友或陌生人落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直接一股脑上手帮忙。我从自身出发,看自己是否心甘情愿、是否有能力去帮助他。另外,因为独立思考,很多时候我还能判断出朋友落难的原因。当我给出他们建议的时候,他们没有反感我,反而觉得我这个朋友很不错,越来越喜欢我了,我也能获得真正的友情。
至于那些因为我没有帮助他而不再喜欢我的人,我也学会了平衡心态、应对自如,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友情仅仅是用来交换帮助,这种友情也维持不了多久,我也不是很想要。
我相信,在这个仿佛人人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年代里,善良仍然是人心最可爱的地方,不应该受到辜负。
当我学会独立思考之后,我在帮助到他人的同时,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破碎星辰 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