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岛清明风俗活动

在老青岛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而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人们把清明节的前一天叫做寒食节,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旧时青岛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老青岛时期,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好多农家在清明节这天还要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