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超,来源:思维补丁(ID:LostAndLoser)
先讲一个故事:
某人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某人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某人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某人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某人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某人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
某人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某人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
某人无法接受。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的!"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
故事讲完了,是真事儿,欢迎对号入座。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时不常地还一起玩玩美女(咦……)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来把你弄死了!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贵民族的劣根性表述的入木三分。不过,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想应该抛却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严肃地谈一谈造成这种畸形情感状态的根源。
很多年以前,我和蜘蛛侠聊天(谢谢,我知道,这个逼装的有点过了),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你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你骗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都是非常勤劳善良的。好吧,上图: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的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为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这帮傻B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你说,馒头店资助的都是底层穷人,穷人毕竟有其思维局限性。好,我再举个例子,受资助者都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其中不乏大学生:
有多人还记得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歌手?
丛飞,是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作为曾经风光的男歌手,丛飞短暂的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在丛飞身患胃癌实在无法继续资助时,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和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
"骗子,义演赚了那么多,胃病能花多少钱"
-
"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不是坑人吗?"
-
"我现在在治疗所以不能继续汇款。"
-
"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挣你妈逼啊!
Sorry,我爆粗口了,请善意地相信作者是个温和的人,我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有粗口!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为什么?
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
失败者的愤怒,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你看文革中打死自己亲友的人,至今也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错误,而从不承认自己对这件错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丛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摇身一变,从"受人资助"变成了"被丛飞利用"的弱势群体,不仅逐渐忘记了当初第一次接到资助的感动,到最后,被资助者反而认为丛飞帮助自己是有目的,转而仇恨丛飞。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你现在过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会落魄"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朋友圈盛传的这段话,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糖块数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潜意识中有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朋友关系"的担忧与自卑,而本能引导她直接将问题转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问题",而如果不幸你一直无私地送她糖,那么她更早已没有当初接受第一块糖时的温暖与感动,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赠送,你的朋友将不可逆转地产生愤怒!
"附送短篇集推送的另一篇文章:《交友这件事儿,再饿也不能吃屎》(作者:TeresaK,来源:Teresak(ID:Teresak))
在帝都经典原创的雾霾天里,我被来自于平均半年联系一次的前任朋友小Q的微信,掀翻了。她指名道姓,让我把她送我的护肤品,按照市场原价,把钱给她转回去,并且在结尾处注明了"我有急用"这样不容人拒绝和思考的字眼儿以及感叹号,加强语气。
我怒发冲冠,秒删了这位朋友。
基于为人格辩驳的出发点,此次事件回放如下:
半年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这个连杯凉白开都没请过我的朋友小Q,良心发现的送了我两瓶自称1600一瓶的保湿喷雾,让我试用,帮忙推广给朋友圈的富婆。并且由于产品过于高端,营销必须低调,厂家不详,成分保密,且要买必须30瓶起订……我为难的收下这两瓶手榴弹状的喷雾,丢在抽屉深处,仅供落灰的同时,还请她吃了顿鼎泰丰,以示回礼。还旁敲侧击的告诉她,不要陷入传销机构的陷阱……
半年后,这个猝不及防的微信,瞬间把我踢回理智,这占便宜没够的怂人,不出所料,又来揩我的油了,gun……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能动手就不要吵吵,虽然大熊不止一次劝我学习"记者随后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这项实用社交技术,但,对付无耻二货的路线,我真的只爱短平快。
不过,这段"踩狗屎"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若干次"记得那时年纪小,我奏是一臭傻逼"的系列事件。
大学的时候,我蹲在西安,闺蜜bobo躺在帝都。分离让我痛苦,但bobo因为恋爱,甜在心头。然后,我多了一份职业——职业劝架师。常常bobo一个月杳无音信,直到某个她跟男友打架的夜晚,我的手机才会收到一条短信——"给我打个电话"。我就屁颠的给她打电话,给她男朋友再打,隔空劝架,做了4年虚拟世界的妇联主任。
结果,毕业我来帝都面试,拉得直肠都要掉进马桶的时候,求助bobo,得到的回应却是:"我忙着陪男朋友考六级,没空。"一瓢凉水,兜头盖脸。后来我2b滴问她,我对你好,你为什么不能对我好一点,bobo扣着她的光疗甲说:你要知道,友情是不能图回报的。
我泼光了桌上一杯橙汁,神清气爽的离开案发现场,没买单。
升主管第一年,公司在上海的活动要找供应商,我介绍给大学同窗——大吴。28万的项目,对大吴这个注册资本3万,随时濒临倒闭的会展公司而言,如同久旱甘霖。大吴感激涕零,宣告事成之后一定重谢。事毕,大吴协家眷和两条狗,请我吃了顿烤串,共计花费174元人民币,席间痛诉公司经营不易,只得如此寒酸。我也老泪纵横,连声安慰。
但事情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3天后,大吴媳妇的朋友圈,以"动刺嗒"的节奏,晒出了LV包包、Dior墨镜、omega手表和他们主淫的合照,标配文字:"老公生意顺利,买给我的小礼物,最爱老公么么哒。"
当时,我的血压狂飙到了180。电话大吴:你丫可以不送礼物给我,但是别当我是傻逼行么?本来介绍这活儿,我特么也真不为了钱,朋友一场,至于这么猥琐?还得和你媳妇组团灭我智商!
最后,我以友尽的名义,祝愿大吴一切顺利,
当然,他再也没有和我所在以及相熟的公司合作过。
不再使用暴力表明:我对付贱人的技能大踏步的前进了。
其实,表象背后,我心里没那么潇洒。事发后,我背地里大哭数场,时不时钻牛角尖,想不明白,这事儿我错在哪了,让人家拿我的善良当猴儿耍。
混久江湖后发现,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会拿你的善良当软弱,拿你的心软当砝码,对你占便宜没够,回报没门!兢兢业业做着"友情诈骗犯"。
他们以"黑手伸向朋友"为核心指导原则,鸡鸣狗盗,用尽半生心力,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坑了又坑》的人生大戏。
对这样的人,请拉黑之。唾骂不必,唾液淀粉酶比他们宝贵的多。
曾经有人假扮圣母,谆谆教导我:冤冤相报何时了,原谅胸怀更宽广。我的回答只有一句——GNMLGB。
要知道,对坏人,心存善念,就是最大的作恶。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大妈了,凭什么你大爷我还得是你大爷!
偶尔,这些朋友圈的无耻诈骗小贩也会多次表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和你再续前缘,但请相信,他们只不过是因为忽略了,随年龄增长,他们的客群日趋萎缩的事实,而再去拓疆开土,广结客源。
对他们来说,狗改不了吃屎。至于我们,再饿也不能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