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上班,没多少具体事儿,就和一位学生聊过年。
问:"看春晚了?"
答:"那破节目,我不屑看!"
很惊讶门生竟然给了我这样的回答,更惊讶在我用近乎愤怒的目光看他时,他竟然不知道为什么!
问:"没有觉察自己的回答是矛盾的?"
他一脸茫然,没有吱声。
"你既然'不屑看',怎么知道春晚是'破节目'!"我只好直接面质。
学生尴尬地笑了。
我说:"给你2分钟思考,然后回答3个问题:第一,是否除夕夜真的没看春晚?第二,为什么会给我那样的答案?第三,给我那样的答案又是为了什么?"
相信他是看过春晚的,因为一大早时我就听到他和别人谈过蔡明和潘长江的《网购奇遇》。我需要他给我一个解释,更需要和他探讨这种逻辑错误隐含的无意识目的。
学生很诚实,告诉我的确看过。但不知为何在我问起时连想都没想就说'不屑看',更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到底是为了什么。
按咨询套路,我对他启发和引导。
问:"你身边有认为今年的春晚非常棒、以至于赞不绝口的人吗?"
学生想了想答"没有",又补充说:"反倒都是些觉得非常差、没意思、俗气,提起来就骂的人。"
"那么,如果在多数人都予以贬低时,有个人坚持说今晚的春晚办得很好,你觉得他会被怎样看待?"
想了想,学生答:"一定觉得很怪。"
"你觉得怪在哪里?"
"俗气!"
我问:"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你之所以不承认自己也看了春晚,是因为担心我说你俗气呢?"
学生笑了,算是默许。
我说,你的行为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从众"来解释。那么,这又是为了什么?或者问,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春晚的节目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遴选和排练,能够登台演出者都是国内顶级的艺术家,他们的节目可能有些媚俗但绝对不会庸俗啊!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讨,我俩依然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今晨我突然想到,贬低春晚正是一年来压抑情绪的宣泄,是某些人习惯性的减压方式,而宣泄程度的强弱,取决于自己的期待而和节目的好坏无关。——每年春晚,我们听到的都是骂声一片!
春晚还具备这一功能,值了。
由此再推测,更深层原因可能是,人一种是高度经济化的动物,在安全环境下始终遵守"费力最小原则"行事,毕竟给一个事物好的评价,可要比给出坏的评价费力多了。
比如,面对一个女性,你可以一眼看出她丑在哪里,但美在哪里却是不容易发现的;发现丑只需要看局部就够了,但审视美则需要看整体,需要理论的修养。
再往前推:人是先学会了说"不"再学会了说"是",因此,从发生起源上讲,说"不"的能力更为潜在和原始。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说坏话是人人都会的,不用教。
说好话呢?没有良好的教养,根本做不到。
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一个你认为好的人或物,试试能否具体说出好在哪里!
文/李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