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英文名为什么是Sun Yat-sen?

孙中山在国际上的正式译名Sun Yat-sen 从何而来?


凡从事中英文翻译工作者,都应该知道,孙中山的罗马字译名应该写为 Sun Yat-sen,而不是汉语拼音的 Sun Zhongshan ,例如广州的"中山大学"正式译名应是 Sun Yat-sen Univ., 而不是 Zhongshan University,(前些年有人那样拼写乃是误会,早已经纠正过来了)。Sun Yat-sen,过去通常认为就是中文的"孙逸仙",这种看法也并不准确。

 


实际上,孙中山一生各个时期采用过不同的名字:他幼年的谱名叫做"德明",这是按孙氏族谱上辈份取的名字,他哥哥孙眉的谱名叫"德彰"。后来就不用了,常用的署名是"孙文",是孙中山幼年在老家香山县翠亨村念私塾时,老师王先生给他取的学名。后来,孙中山的文章、著述和公函多署名"孙文",例如《孙文学说》等,日本人也常用此称呼。 

 

1897 年孙中山流亡日本时,化名用的是日本名字"中山樵",意思为"中国的山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的称谓开始在国内流行,直到现在。 然而世界各国把他的姓名写为"Sun Yat-sen",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本文特此解释其中原1883年11 月,孙文17 岁时,离开故乡广东香山县,到香港"拔萃书院"学习英文(半年后转入香港中央书院),课余又请香港道济会堂长区 (ou) 凤墀补习中文。这时候他加入 基督教,在香港正式接受美籍牧师喜嘉理的洗礼时,自己使用的中文名字乃是"孙日新"。 这个"日新"是有典故的,来自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据传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刻在青铜器上的箴言,即著名的"盘铭"。

 

孙文认为基督救世的宗旨与革命相通,他信教重在精神,而不墨守成规,所以自己取中文名字"日新";当时已经需要使用罗马化的拼写,Sun Yat-sen 应为香港使用的粤语(广东话)"孙日新" 的译音。然而与"日新"的官话(当时还不称为普通话)拼音相去甚远。所以由 Sun Yat-sen 再改写为比较接近官话的 "逸仙";这样在发音上面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不过,"逸仙"两个字又失去了《四书-大学》中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深刻含义。 

 

"日、逸"两个字,在粤语中是同音的,都是读 [ jɐt ] ,不读普通话的翘舌音Ri 发音的差别不能混淆。"孙日新"按照广东话的发音转写为 Sun Yat-sen ,返回汉字又写成了"孙逸仙",却并不能念成普通话的 Sun 或者Sun Yixian, 这是当时历史上的"约定俗成"的结果, 一直沿用下来,也就得到了公认。另外,对孙中山先生的敬称为Dr. Sun Yat-sen

 

来源 | 谈文读史

编辑 | 甲申同文翻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