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剪辑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11937/answer/147376381
谢邀
和领导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3个与领导沟通的极简原则
最近和下属开会,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提炼一些心得。
这些心得基于三个前提:
- 趋势:组织越来越扁平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有不同管理情境,我向来主张没有统一的万灵药,必须要因时因地制宜。但是总的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成本越来越低,组织还是越来越扁平化。组织扁平化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控制信息的话术价值越来越低,直指效率的沟通越来越重要。
- 特点:结论必须简单可行
关于沟通方面的学习一定要秉承一个原则,就是简单。沟通现场不可能有时间让你回忆起长篇大论,精巧和复杂是磨练和沉淀出来的,新手或者本身不擅长沟通的人最重要的是抓住要点达到及格水平,慢慢的再到实践中打磨。
所以关于沟通的技巧或方法,逻辑可以复杂,结论必须足够简单,简单才能记住、记住才能实践,实践才能成长。
- 目标:领导和员工目标一致
本文不讨论主动的设置信息壁垒,只针对,领导和上司都希望提高沟通效率,更好的协作,进而创造跟多绩效。
3个与领导沟通的极简原则:
一、不怕说话
稍有管理常识的领导都能明白,说错话的员工有价值,因为错了可以改;不说话的员工没价值,要不是没想法、要不是懒得想。领导最头痛的就是开会时,每提到一个问题,下面就鸦雀无声。有互动才有沟通,有沟通信息才能流动。信息向下流动,计划才能执行;信息向上流动,异常才能反馈。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说的积极主动,首先要敢说话。
二、不说废话
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领导这么需要沟通,为什么还有人不敢说话?因为很多人常常说废话,自己也知道是废话,自然不敢说出口。
什么是废话?沟通是为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推动协作。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沟通指向行动,向上沟通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有利于决策信息。如果一句话不能指向决策或者没有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这就是废话。
举两个常见的例子(有需求可以在评论里提):
- 答复领导的工作安排。如果回答"知道了",这就是废话。究竟知道什么了,知道了之后要做什么,如果这个任务和已有任务冲突怎么办,谁也不知道。正确的回答是"任务已收到,依据目前的情况我会把任务安排某任务之后,预计在X月X日完成,会提供XX成果"。基于沟通,领导可以立刻对优先级、工作计划、工作成果进行决策。
- 向领导提出工作计划。如果说"本周一,将会拜访X客户",这也是废话。为什么要外出拜访,为什么是这个客户,为什么要安排周三?正确的方式是"X客户提出一项选址需求,我对客户需求表进行评估后,认为X客户订单金额很大,而且需求我们可以很好的满足。所以我计划本周第一天上门拜访,预计通过3个问题进一步确认客户需求。不过拜访用不了一整天,其他时间我会就近拜访其他两个小客户"。基于沟通,领导可以立刻做是否拜访,沟通什么问题,拜访时间安排进行决策。
不说废话,从微信不问"在么?"开始。
三、不说空话
之前在知乎 Live - 管理常识课(第二讲)中反复谈到建立工作中的个人品牌,起码要不说空话。
什么是不说空话?
就是记住自己说过的话。是的,不需要说到做到,工作中什么都要说到做到,那就没人敢说话了。很多人就是误会了这一点,才导致第一条不敢说话,担心说错了,无法履行承诺。
有很多人,确实不说废话,看上去言之有物,但事实上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这就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变成了传递错误的信息。这种信息给决策造成的误导比不传递信息更大。
继续第二部分的例子:
- 答复领导的工作安排。X月X日已经过去一周,预计的成果并未没产生,也没有任何反馈,因为什么没有产生。这就是空话。
- 向领导提出工作计划。计划周三拜访X客户,结果去拜访了Y客户,三天之后X客户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了合适的办公室。这就是空话。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沟通不是为了评估责任,而是为了传递有价值可支持决策信息。出现计划外的异常很正常,只要及时调整就可以了。但是言行不一,全是空话,就完全没有培养的价值了。
所以,一定要记住自己的传递的信息,如果有结果要汇报,如果有异常要反馈。
对于不以沟通见长的职场新人来说,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记住这三句话就够了。
1、不怕说话(积极传递信息);
2、不说废话(重视信息价值);
3、不说空话(持续更新信息)。
围绕这三句话,主动去沟通,说话之前先动脑,说话之后把话记牢。
PS:
1、正面拉票--荣誉会员评选 求支持 - 知乎专栏
中承诺的100票一个回答,已经兑现1个了,如果有收获请支持一票;
2、3月11日,知乎 Live -管理常识课第三讲
这次讲领导力提升,欢迎来玩。
3、可以参考你们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学到了什么? - 李石的回答 - 知乎
公众号搜:巴赫爱喝胡辣汤
16742 人赞同了该回答
1. 领导布置任务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再复述确认一遍。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们的领导——系主任现在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接待外宾的任务:
"巴赫啊,下周的五位外国音乐家来学校交流,就由你来负责一下接待的事情吧。"
这时,如果我回复:"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话,把自己接下来需要做的事项列出来,给领导原原本本地再复述确认一遍。
所以我应该这样回复:
"老师,我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
1. 预订一辆乘坐5人的大车;
2. 预订三间宾馆客房;
3. 预订一间明天中午12点的饭店;
4. 交代宣传部做海报。
是这样对吗?"
同志们,精彩来了,这时候只见领导缓缓发来四条新消息:
"巴赫啊,订车的时候注意留着发票啊;
巴赫啊,订宾馆的时候注意都要带窗户的房间;
巴赫啊,饭店订成清真的啊,这几位外宾是穆斯林;
对了巴赫啊,做海报的时候用上我给你发的那两张照片啊,那是外宾专交代的;"
……
这么重要的细节,您肿么不早说?!
其实很少有领导会在布置工作的时候给下属交代这些细节的,"这么简单的事儿,还用我说?"——很多领导都会这样想。
但是,根据我多年耕田的经验,细节的事儿,还真得很用领导说,很用说!
那如果他们不说怎么办?
那咱就问。
把咱能想到的所有细节都列出来,一遍一遍反复问,反复确认,直到领导挑不出毛病为止。
不要怕领导烦,要大胆请教。
从领导的视角来看:
请教就是表达尊重,尊重领导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请教就是表达佩服,佩服领导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请教就是表达信任,把领导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
请教就是满足领导的自恋。
所以,大部分领导都喜欢经常主动请教他的下属。
(此处自恋无贬义,适度自恋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是好事。)
当然请教也要分时机,如果领导此时有事在身,那就等他忙完了再见缝插针的请教。
而从我们自身的视角来看:
我要为我的工作内容负责,我的责任就是不让事情办砸。
所以当我不懂的时候,我就要请教,以免事情办砸了还要领导替我收拾烂摊子。
请教,可以避免我们自己背锅。
请教,在避免我们自己背锅的同时,也等于提前给领导节省了试错成本,避免事情办砸连累领导背锅。
所以,就算我们遇到了不耐烦的领导,我们也要厚着脸皮请教。毕竟,事前被骂两句麻烦,也总好过事情办砸之后受到真金白银的处分吧。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担心请教频繁惹领导讨厌的问题,事实上当我们第一次接受某项工作的时候,确实很多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需要频繁请教。而一旦完整做完一次了之后,第二次,第三次,请教的频率就会大幅降低了。
2. 只帮助领导搜集信息,自己不做任何决定。
接下来我们需要订车,订宾馆,订饭店,做海报。
查到三家租车公司,了解他们分别能提供什么车,什么价位,能否开发票,然后整理成文字图片信息全部发给领导,让领导决定订哪家的车。
查到学校附近有五家宾馆,去每家宾馆了解价位,留名片,拍摄客房照片,整理成信息发给领导,让领导决定订哪家宾馆。
饭店亦如此,海报同理。
当我们给领导做事的时候,永远记住一条:领导是决策者,我们是执行者,我们负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执行领导的决定。
永远不要替领导做决定,这是一条红线,不能越界。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那如果领导说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们应该怎么办?
举个例子,
我们问领导:"订如家,还是汉庭?
(前提是我们已经把如家汉庭的房间报价,房间图片等信息都发给领导看过了。)"
领导说:"这么细节的事情不用问我,你自己看着办吧。"
那我们等于得到了一个新指示:在如家或汉庭之中选择一个。而不是7天或速8或民族饭店等其他宾馆。
我们的选择范围还是缩小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询问,我们可以选择最后两项的其中的一项来问:"那么,我就给他们订如家了?"
领导说"好的。"——这事儿才算办完了。
最后这一步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省略。
如果我们不问最后一步,就自顾自地去订汉庭或如家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万一今后出问题了,如外宾住着不舒服了,结账开不出发票了,挨骂的肯定是我们了。
所以这时候即使领导已经说让我们看着办了,我们还要在最后两个选项里再任选一个询问领导:"那就选这个可以吗?" 领导说可以,我们再去执行。
我们等于引导着领导,一步步把选择范围缩小,最后在领导的首肯下,选择了某个选项。
最终这个决策,还是由领导本人决定出来的。
而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者,和决策的执行者。
3. 当出现第二位领导对我们发出命令时,马上向第一位领导如实汇报。
当我们正准备给租车公司打电话下订单的时候,突然,另一位领导,国际交流处长正好从办公室路过:
"咦?巴赫啊?你在给谁订车?……你们系主任?不用订了不用订了,我们国际交流处可以派车去接外宾,你别订了。"
这时候,如果我们迷迷糊糊听了处长的话,就不订车了,是非常非常严重的错误。
我们应该马上报告我们最初的领导,系主任!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职场中第一条黄金定律就是:永远只对你的直属上司负责,不对第二个人负责。
在接待外宾的事件中,我们的直属上司就是最初的领导——系主任,所以我们从头到尾都只对系主任负责。
不管第二个出现的领导官位多大,也不论他发布的命令是出于好心坏心,只要他对我们发出指令,我们就必须要马上报告直属上司,让直属上司来做判断,做决定。
如果我们不报告直属上司,就等于我们越过红线私自做了决定。万一将来出了问题,比如国际交流处突然不能派车了,那后果就要由我们来承担,到那时候,我们不仅要自己想办法去找车,还要挨直属上司的骂。
所以,当好心的国际交流处长表示要派车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在心里反应过来:"他正在对我发出指令,他正在越过我的直属上司对我发出指令!"
所以我们要马上对他说:"额谢谢处长,可是我需要先问一下我们系主任。" 然后马上给系主任打电话!
新增:知友@姚木马在留言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
"哎哟那可谢谢您了,我赶紧跟我们系主任说一声。" ——前一句隐约表达的意思是你管不着我,后一句就是你管不着我们领导。
4. 提前预估工作量,向领导索取人员帮助
"巴赫,这次接待外宾的事,就由你来负责了啊。"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每次我都是这样回答的,然后默默地去跑腿办事了:
凌晨接机,凌晨送机,台上当翻译,台下当导游,来着例假晕着车陪爬长城陪游故宫陪逛秀水买衣服。等音乐节结束了,我也累病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体验吧,自己累死累活完成了工作,而领导似乎觉得是情理之中的。
其实,有时候领导在给我们布置工作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实际的工作量大小,他们很可能会给我们布置过多的工作量而不自知。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前预估工作量,学会向领导索取帮助!
"巴赫,这次接待外宾的事,就由你来负责了啊。"
"好的老师。不过,接待外宾的工作量很大,我需要帮助,您可否给我安排几个人?"
试试吧,去对你的领导说,"我需要几个人"吧,大部分领导都会同意的。
对于领导来说,通知几个下属,打几个电话,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不过使用这一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点:
——千万不要私自去指使别人,千万不要私自指使别人,这是职场大忌。
私自指使别人,就是不尊重别人的领导,几乎等同于不给别人领导面子。所以,当我们需要人员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向自己的领导提出申请,由领导来决定如何调配委派人员。
5. 向领导提要求的最佳时机,是领导刚布置完工作的那一刹那。
向领导提要求的时机非常重要,一定要抓住领导刚布置完工作的那一刹那,千万千万不能晚了!
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人在提要求的时候,都很怕欠对方的;所有人在提出要求之后的一刹那,都是内疚感最爆棚的时候。
领导向我们布置工作,实际上也是在对我们提出要求——你去替我跑个腿吧,你去替我办件事吧。说出这样的话本身,本身会让领导内心产生一定的内疚感。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我们也马上也向领导提出一些小小的需求,领导会特别愿意马上答应,以此来缓解他自己的内疚感。
举个例子,
"巴赫,陪外宾去长城旅游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领导提出要求,内心升起内疚感)
"好的老师。这次的外宾人数多,我怕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您能不能再派一个同学跟我一起去?(提出人员需求);另外,租旅游大巴需要提前预付订金,而且长城的门票是XX元一人,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这部分现金(提出资金需求)。"
——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领导都特别麻溜利索地给我拨款拨人了。
而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机,等自己已经开始着手开展工作了,遇到了各种问题,再去找领导要人要钱要方便的时候,领导的感觉就会变成了——"这个下属怎么能力这么差?什么都解决不好,总来麻烦我?"
所以,向领导提要求的最佳时机,只有他刚布置完工作的那一刹那,千万不能晚啦!
学会了这些沟通方法,真的感觉轻松很多。祝愿大家也早日脱离苦海。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遍重点吧:
1. 领导布置任务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再复述确认一遍。
2. 只帮助领导搜集信息,自己不做任何决定。
3. 当出现第二位领导对我们发出命令时,马上向第一位领导如实汇报。
4. 提前预估工作量,向领导索取人员帮助
5. 向领导提要求的最佳时机,是领导刚布置完工作的那一刹那。
【end】
(注:微信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情绪管理文章。为避免版权问题,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望见谅,谢谢。)
来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11937/answer/147376381>
每周两篇职场高质量回答,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148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主要内容)
神奇的"电梯汇报术",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必修课,PREP的汇报结构;
必须让领导一开始就明白,你希望领导做什么?
站在一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的角度上,哪些理由能直接帮助他做决策
最重要的一点,简洁的表达源于单纯的心态。
1
十几年前,我还在银行当信贷员,为辖区内一家企业增加信贷额度。忙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把材料一路磕磕绊绊地送到了最重要的程序——市分行的贷审会。
我和主任估计贷审会一次通过有难度,这家企业的情况非常复杂,光材料就有半尺高,所以打算在会前和分管信贷的副行业先做一次沟通。
好不容易安排了时间,没想到那天分行忽然来了检查团,我们从上午一直等到贷审会开会之前,都没见到那位行长。
我都不抱希望了,可主任毕竟是老江湖,他让我等着,一个人跑到行长专用电梯前,刚好拦住了准备上楼的副行长。
最后贷审会非常顺利,我相信是主任的这次"电梯汇报"起了很大作用,但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十多年以后,我看到了一个叫"电梯汇报术"的方法,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2
有时,你准备了上百页的屁屁踢,可临开会,领导却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在场,没他拍板,别人什么也决定不了。
有时候,你要汇报一件很重要的事,但领导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值钱,你的事只配给五分钟。
有时候,你到客户那里去提报方案,刚好遇上了他们的大领导,可他只有五分钟的时间,你是一步步走流程,还是抓住这天降的五分钟呢?
再比如,你在行业会议的茶歇认识了一个投资人,你能利用这短短的五分钟泡咖啡的时间,把项目说清楚,并争取一次正式见面的机会吗?
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的创业大赛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电梯汇报",赢者可获2万美元奖金,因为上面这些,都是"电梯汇报术"可以帮助你的。
"电梯汇报术"是一种结构化思维,比如今天要介绍的是PREP的汇报结构:Position观点、Reason理由、Evidence证据、Position重复观点。
这都是你需要事先准备的,我们来分解一下,到底包括哪些:
3
第一步:观点(Position)
就是首先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包括:希望领导原则上同意、给预算、定时间、定下一步计划、或者尽快看看你的详细材料,等等。
请注意(敲黑板),很多人第一步就出了问题,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希望领导做什么"。
我们通常这样开头:
"上周我见了一个客户,他balabalabala"
"这个月,我对XX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走访了几十家客户,其中有balabalabala"
"我分析了近几个月的销售数据,发现balabalabala"
没错,你为这个方案付出了一个月的努力,你有很多话想告诉领导,但这关他什么事呢?功劳要卖,但不是现在。
不是"我见了一个客户",而是"有个客户希望见一下您"。
不是"我做了调研",而是"想请您确认一下下一步的技术方案"。
不是"我分析了销售数据",而是"我们必须把促销的时间提前"。
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你知道很多领导忙到什么程度?会议开始之前,他还不知道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你必须让他一开始就明白,你希望他做什么?他才能围绕这一点,考虑你下面的内容。
你想要领导做的事情,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领导明确的动作(定方向、定预算、定时间、定下一步计划);
第二种是领导原则上同意,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第三种是领导重视并尽快看看你的详细材料或安排会议。
你想得到哪一样,取决于工作目前的进度,取决于领导的决策风格(授权型还是参与型),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别指望领导帮你决定。
请一定要盯着他的眼睛,用坚定、简短、直接的语言告诉他:"我需要得到您的……"
不要怕这样做失礼,让领导尽快进入状况,节省他的时间,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4
第二步:理由(Reason)
接下来,你还有4分30秒?
不,你最多还有2分钟时间陈述你的理由,差不多是你平时讲三页PPT的时间。因为还得留1分多钟给领导提问。
你需要仔细分析你的汇报材料,凝结成不超过三个理由,然后试着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简洁的表达在于强化重点,何为重点,又取决于你的汇报目标。试比较下面两种句式:
A:"技术上我建议采用XXXX,因为比较成熟,解决我们执行期太短的问题。"
这是"论点——论据——强化论点"的结构,强调"成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显然是希望用明显的优势引发领导明确的动作(给预算、定时间、定下一步计划)。
B:"我建议的XXXX是一项大公司都开始运用的技术,可以在XXX 部分运用,供应商可以帮我们联系参观XXX。"
这是"论据——论点——强化论据"的结构,强调"创新"、"行业交流",是想要引起领导的重视与兴趣,引发下一步的动作——"原则上同意,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或者"尽快看看你的详细材料或安排会议"。
5
在"理由(Reason)"环节,大部分人的困难在于精简材料,文章是自己的好,越看越喜欢,每点都重要,怎么也减不下来。
此时,我们要放弃做方案时常用的"技术思维",学会用"决策思维"看自己的方案。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技术思维"考虑的是有哪些方法,它们的优劣势又是什么?"决策思维"考虑的是这个方案要多少资源,能达到什么效果,是否符合我们的目标。
站在领导的角度上,站在一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的角度上,哪些理由能直接帮助他做决策?哪些是间接的?先把间接的去掉。再想一想,其中最重要的三条是什么?
请不要怀疑这个方法,因为一定可以做到。如果你做不到,说明方案本身有问题,给你一个小时也没用。
6
第三步:证据(Evidence)
在陈述理由之后,通常领导会询问一两个关心的问题,即使领导不问,我们仍然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证据(Evidence)。
在"理由(Reason)"部分,核心是观点,要求简洁直接;但在"证据(Evidence)部分",最重要的是细节,要求有打动力,包括:具体现象、数据、效果估计、承诺等等。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你强有力的证据,仍然取决于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给领导决策信心:
"供应商之前的使用XXX技术的XXX项目,预算和我们基本相同,就是在30天内完成的……"
强调事情的紧急性
"我已经联系过XXX公关公司的tony,他至少可以联系三位在此期间有档期的明星,但必须在本周内确认……"
强调事情的重要性
"我做过测算,按现在的销售速度,库存将在年底超过1000万,将严重影响流动资金……"
引发领导的兴趣,
"这个方向虽然目前应用不广,但和集团的创新方向一致,XX总已经有明确的兴趣……"
7
最后:Position重复观点
最后,再一次重复你的要求。
和开头不同,开头提要求是让领导明确你的汇报目的,结尾的要求则带有强烈的"行动导向"——更明确,更能让领导做出决策。
一、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领导给预算、定时间、定下一步计划",那么你最好能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
"上面的两个方案,其中预算首先要定下来,希望领导能给个建议,我们可以尽快执行下去。"
二、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领导原则上同意,可以继续进行下去",那么你最好表示下一步的行动已经在计划之中,这是一个积极的暗示: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下一步的想法是……"
三、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领导重视并尽快看看你的详细材料或安排会议",那就可以更明确一点:
"我的详细计划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刚才跟您的助理确认您本周三和五有时间,如果您觉得有必要,可以安排一个会议……"
请注意(再次敲黑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结果——下一步明确的行动(时间、人物、预算、动作),别天真地以为领导会自己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人天生有拖延的倾向,你含糊,他也含糊,事情办不好,责任还在你。
8
"五分钟电梯沟通术",难点不在技术层面,多多练习,一定可以做到。
难点在于思想包袱。很多人把跟领导沟通,看得太严重,于是拼命想表现自己,有人则看得太复杂,于是拼命逃避。
简洁的表达源于单纯的心态,"五分钟领导汇报"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让你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尽管客观上有可能),不要追求所谓"技术含量",那些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已。
你对世界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不会对你太复杂。
(补充:看了评论,还是要补充两句,这种"目标导向"的沟通方式,只适合紧急情况下,向上沟通,是一种就事论事、效率优先的工作方法,平时的沟通还是要多多考虑人际因素。)
首发于"人神共奋"微信公众号(ID:tongyipaocha),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来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11937/answer/14737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