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揭秘千古之谜: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各位看官且听狐言论史,细细道来:
其一、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为了方便区分,下文将熊心称为“楚后怀王”。)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
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
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
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ps:唐朝时权威姓氏宗谱典册《元和姓纂》,记载了项氏由来:
【《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子孙以国为氏,项橐八岁服孔子,燕下相人,为楚将,子梁,梁兄子籍,号‘西楚霸王’,项他、项伯、项襄之族也,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
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
所以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以裂土封王许诺赢得其支持,实是驱狼吞虎的大手笔,让这些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同时名义上尊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
然后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三十万以上大军、诸侯实力第一、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其三、说到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项羽最狠的人。
项羽的爷爷项燕,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和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所以陈胜起义时,都打着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号召部众。
作为项燕之子,项梁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给自己平白找了个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大众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
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过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后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晔这种东汉远支宗亲和汉献帝的关系罢了。
战国楚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是百年之前旧事了,而且那时的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愤死。要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
之后的诸侯诸将,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立起来的。
范增在《史记》没有个人传记,只能单从《史记》相关片段,推导其生平。立后怀王是范增本谋,后怀王夺项氏兵权,对项羽排挤打击,以范增为楚北路军末将,与宋义、项羽发兵救赵。
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何解?
正是巨鹿之战前,项羽已被后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厚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杀掉宋义,夺回兵权。
因此项羽和范增这两个人,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不过。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
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令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这个天下霸主怎么还坐得稳呢?
其四、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分封天下,同样是形势所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并非不想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
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其实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
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为了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也没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
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项羽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狼狈为奸,一起屠城……),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甚至项羽之所以会在鸿门宴后告诉刘邦,是其账下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看似无谋之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的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单因作者对项羽的何等偏爱,而就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之由来。
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ps:而太史公同样偏爱的韩信就只入列传,原本以其曾为齐王、楚王,以及为汉朝开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张良、萧何等一样,一个“淮阴侯世家”怎么也当得起。)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项羽本纪》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志第二八·百官五》
当然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秉承「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总结:汉胜楚败,天命使然,非因鸿门。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宿敌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诸侯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远在项羽之上,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楚汉战争中,项羽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完全正确,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
这正说明刘邦实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却绝不是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ps:关于项羽这个人物的整体评价,可参照本人另一个回答。
另,受了@吐槽咪的很多观点影响,获益良多。对项羽分封的具体阐述,可移步观猫兄的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