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孟亚旭 董鑫
重磅!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两天后,12月8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政知道注意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时间最早的一次。
此前央视新闻引述专家观点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明年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段时间经济工作能够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间有所提前,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重压力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对当年的经济工作作出评价,今年也不例外。
这次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政知君注意到,这次会议首次提到了三重压力。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虽未提“压力”,但在分析形势时提到,“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今年的判断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所以要遏制下滑的势头,必须要更加重视稳增长。
“尤其是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今年中国外贸20%以上增长的好日子明年可能难再现。”
另外,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从发展趋势看,明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不确定影响还是很大。相比,发达国家疫苗免疫屏障基本建立,经济所受影响会进一步减弱。
“今年,全球供给依旧是短缺的,对中国来说外部市场还是一个需求市场。到明年国内外经济恢复的差异性可能明显缩小,供应链错配的情况也会减轻,供需就没有那么乐观,且今年外需增长基数很高,这些变化需要重视。”
如何应对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答案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沉着应对重大挑战、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
多了“稳字当头”
再来看“稳”。
今年的会议提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从2011年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明确为经济工作总基调,此后这一表述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有出现,今年则新增了“稳字当头”。在新华社的新闻稿中,“稳”字出现了25处之多。
为什么2022年要“稳字当头”,“三重压力”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稳字当头”,“稳”的是什么?
会议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先看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
2021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增量都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会议要求,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再看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的重要指标就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来看今年GDP数据。
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今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在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
此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首提“灵活就业”
不妨再具体来分析。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大政策是关键——
-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
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这几项政策每一项都是重点。
在这里,政知君仅拎几个点。
其一,这次会议提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此前的会议也都有过部署。比如,2018年的提到“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2019年提到“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2020年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今年的说法是,“适度超前开展”。
其二,房住不炒的问题。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其三,民生中的就业问题。
在新华社发布的会议通稿中,“就业”一词一共出现了8处,包括“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等。
其中,“灵活就业”是首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及。
几个认识
另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廓清了对不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分别是:
-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
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每一项都值得仔细分析。
比如,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会议提到,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提到资本的特性时,会议提到,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对此,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资本这个要素,最主要的就是永远让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框下,依法依规公平竞争,加强监管,不能让它无序扩张、盲目发展,把资本的规则定好,所以我们要严格依法合规来引导”。
在提到碳达峰碳中和时,会议提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会议还提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这种种表述的背后,无不体现了一个字——稳。
对干部的要求
最后一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会议用大篇幅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
不妨对比这两年的情况来看。
去年的会议,对干部提出的要求包括“提高专业化能力”“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等:
今年的会议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为细致更为全面的要求。
比如,会议提到,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政知君还注意到,这次会议还提到要“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如何理解统筹协调?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谋划,注重协调推进,要注意防治顾此失彼、要防止把长期目标短期话,把系统目标碎片化,要防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搞简单化、一刀切”。
资料 | 央视 新华社 人民网等
如果能够不用一条一条拉着看就好了,一个小建议哈。
谢谢,已改进。设置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