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造成的问题在本地社会已有苗头,包括近几年发生的几起社会案件,如立化中学命案和女皇镇青年随机砍人案,都涉及青少年。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日前宣布把心理健康课题列为国家重要议程,未来几年,政府从人力到设施都将大幅扩大和增加,整体将有13万人受训,落实到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以便更全面有效地关照社会在这方面的需要。这是带有前瞻性的国家战略,在本地社会还没有更进一步遭受心理问题打击的时候,做好防患未然的准备。然而,要让整体社会的心理更健康,不仅需要政策和设施,更重要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关心与行动,特别是与潜在患者相关的人士。
黄循财上周在国会宣布这一政策方向时指出,根据国际研究,大约从201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报告就显示有更多青少年的问题出现,包括自杀、焦虑等等。对其中原因还没有定论,但普遍相信社交媒体带来的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焦虑、网络霸凌以及社交减少导致的孤僻等,都有可能是原因。与此同时,我们在亚洲社会也能发现,少子化家庭里年轻父母对孩子施加的课业压力,也会造成抗压性弱的孩子情绪失调。
心理健康造成的问题在本地社会已有苗头,包括近几年发生的几起社会案件,如立化中学命案和女皇镇青年随机砍人案,都涉及青少年,另一些成年人犯下的案件也与心理健康有关。邻里社区生活中,也能发现一些可能属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却缺乏适当的关照。
政策从青少年着手,能够及早发现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学校教师都会接受培训,以便更能察觉面临心理困境的学生,由学校专业辅导员及时协助。青春期的孩子有异常情况未必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但有专业人员鉴别,可以更有效捕捉到需要帮助的潜在个案。特别是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学校专业人员的及时鉴定,或许就意味着一把及时伸出来的援手。
事实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无论源自何处,家庭和父母都应该是最初的发现者,家庭也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问题根源。父母、亲友或兄弟姐妹,如果都能对心理课题和今日的社媒等压力根源有所认识,提供一个健康活泼的家庭环境,保持亲子间积极的沟通与亲友间活跃的互动,相信能大大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因此,家庭如何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关心,在心理健康的社会课题方面,举足轻重。然而对于很多不和谐的家庭,以及缺乏这方面认知的父母来说,更充分的社会安全网络就有利于旁人——诸如邻居、亲友、师长、同学,在察觉情况后提出警醒,以便专业人士适时适当地介入。
少子化时代可能导致青少年更容易陷入孤独,如果性格偏内向,又来自弱势家庭或是所谓的差生,更可能陷入无助而不自知,轻则无法建立自我价值感,重则受到手机里的不良诱惑,犯下损人不利己的错误。一般来说,青少年的异常言行举动,都有迹可寻,关键就是能不能及时被发现并获得帮助。
更多针对社会大众的宣传,一方面能提高每个人关心身边人的意识,另一方面能改变社会集体观念,逐步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标签化和刻板印象,纠正对这问题感到羞愧等错误观念,以便有需要者能更加坦然接受帮助和必要的治疗。
打造更强大的社会心理健康网络,不意味着今天的孩子更脆弱,而是今天的世界对心理的冲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复杂棘手,我们也比过去的世代更有资源关照这些课题。事实上,政策的效果最终必须回到家庭教育,为处于探索阶段的青春期孩子,锻炼更坚韧的个性与抗压能力,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而不是在安全网中孵育草莓族。
专家正持续研究今日心理健康问题的背后原因,以便制定精准的政策,多管齐下是当前必要手段。很多心理问题能在良好友善的家庭关系中获得缓解,不一定要靠专业机构或药物。例如农历新年的跨代聚会,就提供平日较疏远的亲人间互动与倾诉的机会,乃至经验的传授和生活的支援,有利于情绪和压力的纾解。这或许也是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