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纷纷下调财收预期“过紧日子”


中国财政收支增速连续两年未达标之际,地方政府纷纷下调今年财政收入预期,并强调要严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分析指出,随着地方财政状况日趋紧张,"过紧日子"成为必须付诸行动的迫切任务,预计今年将有更多节流措施出台。

《联合早报》整理中国31个省区市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19个明确提出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值的地区,设定的目标均低于去年实际增速。

其中,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高达26.3%的吉林,今年仅将增长目标定在10%;去年增长16%的重庆,今年仅预期增长6%;去年增速达10.3%的云南,今年预期增速只有3%。

粤开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去年除了海南、山西、黑龙江、广东和河北,其余26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达标。这主要是由于2022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导致当年财政收入增速降至较低水平;以及疫后经济反弹带动税收恢复性增长。

不过,受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影响,江苏、浙江等地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则导致陕西、山西等地资源税收入下降。在疲弱楼市拖累下,多个省份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地方税收收入仍在下滑。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师罗志恒撰文指出,多达24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速持平或略低于当地经济增速目标,反映地方政府考虑了今年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概率会回落。

中国财政部2月1日发布的财政收支年报显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4%,收支分别低于去年3月定下的6.7%和5.6%增长目标,连续第二年未达标,凸显经济活跃度不高。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这一理念也反映在绝大多数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辽宁、浙江、新疆和西藏四地均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中新增"过紧日子"的表述。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更明确提出,去年已将省直部门运转性支出压减10%,今年要将"三公"经费(指公务出国出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产生的费用)和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再压减5%,展会论坛财政支出压减一半以上,"把宝贵的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受访时分析,地方财政的紧张局面有多重原因:除了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还要偿还此前疫情防控的额外开支;过去几年为基建项目而进行的融资,也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已难以为继,'过紧日子'不只是理念和口号,而是必须付诸行动的迫切任务。"
唐任伍指出,各地已有部分公务员被降薪或停发奖金,不少高校研究项目的政府拨款也相应缩减或延后,预计今年将有更多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经费被压缩。"政府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减少基本民生保障开支,否则将影响社会稳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