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的序幕拉开,关于"龙"的各种话题也越来越热。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这个老话题再次引发争论。
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我们也发现,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近日,《牛津英语词典》首次收录了Chinese dragon(中国龙)一词。(据2月8日新华社)
"龙",到底应该怎么翻译,学术界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从近两年的语言运用趋势来看,明显是"loong"胜过"dragon"。不光是国内外商场、沙龙等公开场合的新年活动,使用了音译的loong,CGTN也在报道中多次使用了"Loong",比如将龙年翻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等等。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从dragon变成loong,"龙"的英文名不是更改了,而是纠正了。因为西方的dragon和我们东方的龙从根本上而言就不是同类。虽然说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但我们中国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能上天入海,行云布雨,所到之处,腾云驾雾,风起云涌;而西方的龙身体比较像美洲狮,有巨大的像蝙蝠一样的羽翼,还有四条腿,头比较像马,全身都覆盖着坚硬的鳞甲,会喷火和吞吐雷电;从性格和象征上而言,中国龙威武正气,高贵尊荣,是中华文明的守护神,更是权威与力量的象征,而西方的龙往往被视为具有魔力的怪兽,攻击性很强,是邪恶和恐惧的象征。可见,虽然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文化传播者的翻译,将龙误解成了dragon,但事实上龙压根就不是dragon,龙就是龙。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而现在逐渐流行的loong,其实就是龙的音译。一般来说,在翻译中,人名、地名或是一些表示新的概念却在源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音译,直接翻译到译文语言中去。音译词带有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印记,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虽然看上去比较"陌生",但其实更有利于对外的文化传播。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大众思维的具体呈现,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基因,是联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将中文表达翻译成英文,是为了让外国朋友容易看懂,而不是被曲解和误会。所以,龙的翻译也应该让喜欢中国的外国朋友,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中国龙,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语言和审美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文字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源泉。从大家对dragon习以为常,到有人提出还是loong更好,到Chinese dragon成为一个折中的、糅合的选择。变化并非一朝一夕,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是一代代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度珍惜和高度认同。
我们以上下五千年的瑰丽文明为骄傲,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将风雅、包容、深沉、浪漫的中国文化之美展现给世界。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底气,将更准确,更有趣、更可爱、更形象的loong传播开去,让之更加鲜明响亮,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更多外国朋友能够明白,loong马精神,loong腾四海这些话语中,蕴含着多么真诚,多么喜庆的祝福与期盼。
"Loong"从哪里来?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材中,"龙"的英文多半被翻译为"Dragon"。但最近这一个月,随着龙年的临近,"龙"的英文翻译中"Loong"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如1月9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
在现代,"Loong"并不是第一次被使用:
中国第一块电脑CPU芯片"龙芯"的英文名就叫"Loongson";
功夫巨星李小龙的英文名,被译为"Lee Siu Loong";
翼龙无人机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种中低空、军民两用、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英文名为"Wing Loong UAV";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龙之战》的英文片名是《The War of Loong》。
为啥以前把"龙"译成"Dragon"?
不要觉得"Loong"是个陌生的词
它的最早出现
甚至可以追溯到1809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副院长彭萍教授介绍
19世纪初
英国传教士马什曼
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了中国的龙
当时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
但他后面解释的时候
依然使用了"dragon"这个词
彭萍教授介绍
在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里
就有dragon这个词
从外形上观察
马可·波罗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
和西方的dragon这个词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编出了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
里面就将龙译为了dragon
这部《华英字典》的影响非常深远
dragon这个词一直延续了下来
中国龙和西方龙有什么区别?
专家介绍,英文单词"Dragon"所指代的龙,指的是欧洲神话中的一种虚构动物,体格庞大,形象凶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多半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高贵、勇敢的象征,中国人也自豪于自己是"龙的传人"。总结来说:
西方龙:
口吐烈焰+巨翅长鳞+烈性如火,形象负面
中国龙:
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代表好运吉祥
因此,有网友认为
相较于具有攻击性形象的"Dragon"
中国龙用音译"Loong"更妥帖
也更能代表中国文化
今年是甲辰龙年,关于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的话题,网络持续发酵中,一度成为微博热搜榜第一!
很多观点认为,相较于西方具有攻击性形象的"Dragon",
中国龙年用音译"Loong"更妥帖,也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今年春晚的吉祥物龙辰辰,英译就是:"Loong Chenchen"。
(图源: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那么作为一个英文为官方语言且以华人为主导的社会,新加坡又是怎么来翻译龙年呢?
(图源:李显龙脸书)
在新加坡,龙年用" the Year of the Dragon"
李显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Hsien Loong,"龙"采用音译,翻成"Loong"。但甲辰年大年初一,李显龙脸书发的新年祝福,提及龙年,英文用的是"the Year of the Dragon"。
(图源:李显龙脸书,滨海湾花园的龙)
副总理黄循财手大年初一手握两粒桔子给大家拜年,祝福大家龙年大吉,用的英文也是"the Year of the Dragon"。
(图源:黄循财脸书,带两粒橘子拜年是新加坡的传统)
这两天热度极高的滨海湾"春到河畔",对灯展"龙年盛世,招财进宝"的翻译是:"Prosperous Year of the Dragon"。
(图源:"春到河畔"官网)
牛车水的龙饰,海峡时报的译法,也是"the Year of the Dragon"。
(图源:海峡时报截图)
新加坡专用名词日常多用"Loong"
除了龙年,在店铺名称和人名的翻译时,多用"Loong"。在google地图上输入Loong,跳出很多新加坡商家,以下是一家老字号糕点店:龙发豆沙饼店。
(图源:Google)
和新加坡毗邻的马来西亚,也有关于龙翻译成Loong的说法。
马来西亚霹雳州的一家茶餐厅(图源:Google地图)
其实,"Loong"的翻译,早在清代(1809年)就出现。当时英国传教士马希曼在翻译《论语》时,对翻译中用到的基本汉字进行了注音,其中对"龙"的注音便是"Loong"。
很多香港、台湾、东南亚一带的人名里,龙都被译为"Loong"。比如李小龙的英文名Lee Siu Loong和李显龙的英文名是 Lee Hsien Loong。
Loong 或 Dragon?或源自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讨论了数十年。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源于东西方文化中对龙的理解不同所致。
龙(Dragon)在西方,来源于欧洲神话故事,喷着火、长着翅膀、贪得无厌,通常是反派角色;代表"残暴,邪恶,强大,有力"等概念。
(图源:《权力的游戏》海报)
龙(Loong)在东方,则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代表"强大,有力,吉祥,尊贵"等,人们常把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图源: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作者:刘俊)
学者认为"龙年改译龙为Loong,是一次全民狂欢"
龙改译"Loong",引来众多国内外解读者,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的官方行为,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大爆发。
(图源:CGTN网截图)
中国环球电视网 CGTN 把"龙舞"译为 Loong Dance。
(图源:CGTN截图)
中国国际电视台把龙年邮票译为Loong stamps。在小年的报道中,CGTN也将"'龙'主题的艺术品" 译为"Loong themed artwork"。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黄佶则认为,在改译龙这件事情上,海外华人早就译龙为 Loong 了,这次的改译,只是民间和商家译龙为 Loong 在先,被新闻媒体注意到了,然后下决心跟进。
(重庆商家的广告)
(北京水立方的海报)
相比之下,一些官方的正式出版物对改译龙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2023年1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英文》一书,规定译龙为 Chinese Dragon。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外文局等部门建立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至今译龙为 dragon。
(图源:http://www.loong.cn/)
Chinese Dragon已经被《牛津英语词典》正式收录。"Chinese Dragon"被解释为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龙的实体形象或雕塑;二是指与中国有关的神兽或神灵,象征智慧、命运和权力。
其实,除了龙,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汉语文化也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游客所了解。许多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只需使用音译的方法便能被理解和接受,例如阴(yin)、阳(yang)、太极(taiji)、功夫(kungfu)、豆腐(tofu)、粽子(zongzi)、风水(fengshui)、秧歌(yangg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