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3
有些企业的高层主管常常连续开三四天的会,用来拟订计划。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三四天会开完以后,计划固然是制订好了,恐怕形势也已经改变了;形势一变,制订好的计划也泡汤了,根本用不上。我倒是觉得,与其花三四天作计划而用不上,不如根据直觉更有效。有人惊呼:“光靠直觉还得了?那根本谈不上管理。”其实不是,这就是管理功夫。无意识中闪现出来的主意,又行得通,比什么都了不起。
2015-01-03
什么是功夫?当对方拿着刀向我们砍过来的时候,我们不用脑筋去想,也不用眼睛去看,就会本能地躲闪开,这样才叫做功夫。等到对方挥刀砍过来,我们还要看清楚这把刀是真的还是假的,从哪个方向砍过来,还要想该怎么躲过去,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要经过思考,才能出招,这是没有功夫的表现。有功夫的人怎么做呢?对方想杀我,他那把刀离我的身体只有一寸远,我还能够躲过去。
在管理上也一样,以往我们作计划都讲究周详,认为计划得越详细越容易执行;现在不一样了,变数太多,计划越详细就会越离谱。所以我们要制订一个大概的计划,把要点写下来,那些细枝末节,到时候再去填补。计划的弹性太小,一切都规定得很清楚,就没有办法适应真实的环境。如果弹性加大,虽然变数很多,但具体执行时更容易应对。
在管理上也一样,以往我们作计划都讲究周详,认为计划得越详细越容易执行;现在不一样了,变数太多,计划越详细就会越离谱。所以我们要制订一个大概的计划,把要点写下来,那些细枝末节,到时候再去填补。计划的弹性太小,一切都规定得很清楚,就没有办法适应真实的环境。如果弹性加大,虽然变数很多,但具体执行时更容易应对。
2015-01-03
不过,没有功夫的人花三四天时间开会来拟订计划,这是很正常而且很必要的,绝不可以依照无意识中闪现的主意——那实在太危险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管理功夫,那么你只好凭数据,只好凭报表。这样做常常失掉了时效,事倍功半。而有了功夫以后,就不一定看那些东西,那些只是作参考的。有功夫的人只需灵机一动,主意就出来了,既快又轻松,但这种轻松是靠辛苦磨炼得来的。
2015-01-03
学到一套管理功夫,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问题。举个例子,有些企业很重视沟通,往往做一件事情,要花七八天时间让基层员工理解,效果却不一定好。我们也承认沟通很重要,可是样样都要花七八天时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困难重重。因为有很多事情,第一,基层员工能力有限,经验不够,很难理解;第二,他们不关心,根本不想理解。
所以说,向中国人传达指令很困难。但有功夫的人不用沟通大家都知道,这才厉害。
所以说,向中国人传达指令很困难。但有功夫的人不用沟通大家都知道,这才厉害。
2015-01-03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些企业很喜欢追究责任,为了显示自己很公平,一定要弄清楚责任是谁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很对,但是结果很糟糕,不但不公平,而且不合理,几乎每次都会引起很多不满。这就是没功夫的表现。倒不如说,你既然是单位主管,你就要负完全责任,而不去追究别人。解决问题比追究责任更重要。一开始就认定主管要负完全责任,主管就会去照顾所有的细节,就会减少各种各样的过失。假定说谁的责任就要去追究谁,那结果很简单: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反正大家都会推卸,推来推去,到最后被抓到的人只会说“我倒霉”。
2015-01-03
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很正确,但没有功夫”的话,举例说明:员工当中如果有呆人,就应该让他走路,否则会影响别人。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赢利组织,一定要追求利润。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赢利组织,一定要追求利润。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
2015-01-03
在自由平等的社会当中,管理也要求平等,主管对下属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
这些话我们常常听到,而且总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话虽然很正确,但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种观念听了以后没有什么作用。
这些话我们常常听到,而且总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话虽然很正确,但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种观念听了以后没有什么作用。
2015-01-03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向我反映他们企业有呆人。我其实对呆人没有什么兴趣,我比较有兴趣的是,这些企业的呆人是不是都从一个部门出来的?如果是,那个部门主管最厉害,专门制造呆人。企业里面有多少呆人并不重要,出了一两个专门制造呆人的主管才危险,因为他会不断地产生呆人。可见,呆人本身要负责任,主管要负责任,企业要负责任,三方面一起来解决才有办法改善。
2015-01-03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赢利组织,一定要追求利润。这种话谁都知道,听起来也没有错,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企业一定要追求利润才能够生存,也才有本事去做好事,这样我们就把利润的功能及其目的都讲出来了,让大家知道,我们要赚取利润是正当的,因为企业要活下去。
2015-01-03
我到一家企业,常常喜欢问员工:“你的薪水是谁给你的?”他如果回答“老板给的”,我想这家企业一定管得很差。他如果说“我自己赚的”,那么这家企业就了不起,本来薪水就不是企业给的。如果他说“老板给的”,那么再问他:“你的老板难道每个月都卖房子,给你们发薪水?”他会说:“不可能,老板再好,也不会每个月卖房子给员工发薪水。”既然薪水是员工赚来的,为什么还要分给老板?很简单,因为企业给员工提供很多硬件,很多设备,还有很多信用,这样员工出去讲话,人家才会相信,员工卖的东西人家才会购买。但这种观念,我们现在没有认识清楚。
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这种话如果改变一下,员工不可以只抱尽力而为的心理,应该要进一步讲求方法,确立目标,使得自己更有收获,这就对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错的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错的吗?都没错,只不过看在什么层次、怎么讲而已。除了这些观念,还要有目标,有方法,那大家都能够接受。
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这种话如果改变一下,员工不可以只抱尽力而为的心理,应该要进一步讲求方法,确立目标,使得自己更有收获,这就对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错的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错的吗?都没错,只不过看在什么层次、怎么讲而已。除了这些观念,还要有目标,有方法,那大家都能够接受。
2015-01-03
下班以后员工有自己的自由,他要炒股票,企业是管不着的,只要他不影响正常的工作。这种话听起来很冷,说话的人好像跟自己的员工没有关系:员工是员工,有他的自由,企业是企业,我们只是上班时间才有关系,下了班各走各的,互不相干。这样的话只会让员工寒心。我们如果改变一下试试看,员工下班以后,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是没有错的,他可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企业也很赞成,只不过企业还是很关心他,希望他不要去炒股票,免得有损失。这话说明,员工有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老板关心他,他如果炒股票炒得好当然很高兴,万一炒不好呢,糟糕了,他不好,企业也不安。这样一来,就把员工和企业的密切关系表现出来了。员工听了以后也会很感动。之前的说法没有错,但是很冷酷,好像没有什么情感;后面的说法把员工当一家人看待,很有人情味儿,
2015-01-03
人是一种资源,不知道善用人力资源的企业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把人当做一种资源,其实是不得已的,我们最好不要这样讲。人哪里是资源?人是处理资源的,所有的资源都要人来妥善地运用。企业要重视人,人来运用资源,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感受就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说,在自由平等的社会当中,管理也要求平等,主管对下属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都行不通。什么叫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就是看待每个人都一样,没有是非,做得好也这样,做得不好也这样。那就错了。做得好你当然要特别照顾他,做得不好给他脸色看,这才对。
2015-01-03
西方人比较重视练力,他们的体格都练得很强壮。中国人比较重视练功,有功夫的中国人,外表不一定很强。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挑战,却被瘦小的中国人打败,可见练功比练力更重要。
注 | 这一点笔者并不赞同,笔者认为,练力练功不能分出孰轻孰重来。好比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德育一个智育,哪个都不能偏,哪个也不能重。这也正是为什么要用素质教育取代之前只重视智育的应试教育。引申到当代改革,纠错过往,亡羊补牢,才是最明智之举。哪怕朝闻夕死那也是值得的。 |
2015-01-03
如果问一个主管是怎样领导下属的,那个主管多半会回答:“我要使他了解工作的意义,确立工作的目标,我尽量授权,给他正确的指导,同时我在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都给他很好的照顾。”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会觉得这个主管很了不起。但如果追问一句:“你讲的你都能做得到?”那个主管听了多半会不好意思,承认做不到。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家嘴上都会讲得很好听,积极推行人性管理或者说管理人性化,而实际上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追究责任。绝大多数主管心里始终存着一个想法:不骂下属几句,他们就不会好好做。所以嘴上说管理是沟通、是协调,而心里面一直在想管理就是严格要求。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家嘴上都会讲得很好听,积极推行人性管理或者说管理人性化,而实际上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追究责任。绝大多数主管心里始终存着一个想法:不骂下属几句,他们就不会好好做。所以嘴上说管理是沟通、是协调,而心里面一直在想管理就是严格要求。
注 | 高压式解决问题只是练力 |
2015-01-03
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不责骂下属,完全不用力也是不对的。主管如果完全不用力,就会很懦弱,很消极,也不符合人性。一个很消极、很懦弱、很无力的主管绝不是一个称职的主管。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人性当中也有这么一条,一个人被责骂才会发愤图强,你骂他几句,他才会振作。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高压式的管理不是不好,只不过这只是练力,谈不上练功。如果本身没有功夫,你只好用力,只好用高压式的管理,否则会越管越乱。但是高压式的管理只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不可能长久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练功。
注 | 上对下总是恨铁不成钢,与之对应的,下对上却是玉不琢不成器。所以,过分的压力不好,没有压力也是不可取的。 |
2015-01-03
疏解式大事化小才是练功
练功就是用一种疏解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疏解式?我们通常这样形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人一听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有点紧张,认为“化”到最后,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日本人曾经讲过,中国人这个“化”字非常厉害,非常高明。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养成一些牢不可破的观念和习惯,这才是真功夫。“化”不代表掩盖、作假、欺骗,而代表疏解、消化、解决。什么事情化得很通,就表示解决得很好。中国人最重视圆满的沟通,圆通的领导,还有圆融的协调。怎样才能圆?就是要化。圆满的沟通就是化除成见,圆通的领导就是化解排斥,圆融的协调就是融合大家的心意。“化”代表不刻板,能够随机应变;不固执,能够多方面包容;不软弱,能够做到外柔内刚。
练功就是用一种疏解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疏解式?我们通常这样形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人一听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有点紧张,认为“化”到最后,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日本人曾经讲过,中国人这个“化”字非常厉害,非常高明。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养成一些牢不可破的观念和习惯,这才是真功夫。“化”不代表掩盖、作假、欺骗,而代表疏解、消化、解决。什么事情化得很通,就表示解决得很好。中国人最重视圆满的沟通,圆通的领导,还有圆融的协调。怎样才能圆?就是要化。圆满的沟通就是化除成见,圆通的领导就是化解排斥,圆融的协调就是融合大家的心意。“化”代表不刻板,能够随机应变;不固执,能够多方面包容;不软弱,能够做到外柔内刚。
注 | 化 圆 并不是不好 |
2015-01-03
我们今天一开口讲国际化,有一些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欧美化,这是不对的。国际化不一定是欧美化。凡是认为国际化就是欧美化的,其本身已经被“化”掉了。国际化是什么?举个实例,美国人如果赞美别人,对方会说“谢谢”。中国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人家赞美你,你就表示感谢,那表示你认为自己很值得赞美。其实大可不必别扭,我们随机应变即可。美国人赞美你,你就回答“谢谢”;日本人赞美你,你就回答“请多指教”;而中国人赞美你,你还继续说“哪里”——这就是国际化,这就是现代化。如果连这种问题都处理不好的话,这个人很显然脑筋转不过来。
注 |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也是国际化,也是国际胸怀。 |
2015-01-03
很多人问:“我练了功夫,是不是不用看医生了?”其实不然,你有功夫,生病了还是要去看医生。因为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不会生病的,你生病就表示你功夫还不到家,功夫不到家当然要看医生了。所以一个管理者,如果所管的企业没有毛病,就不必请别人来当顾问。管得有毛病,就要请别人当顾问,因为这是自己功夫不够的一种体现。
注 | 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不是很赞同。人无完人,人的思想也没有面面俱到,达到完美的程度。有个“顾问”是必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就是保健品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的作用。 |
2015-01-03
,如果听到比较重要的管理观念就要进行判断。比如企业一定要赚取合理的利润,这种观念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想了半天,觉得它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自己,这么重要的观念,如何运用才能够发挥力量。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其一,我要做什么?即我知道这个观念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我想让企业的同人都知道利润是靠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够得到的,而且赚取利润不但为企业,也是为每一个同人。其二,我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件事情呢?比如,我是在开会时宣布,还是在下班以后大家闲聊的时候宣布?我想来想去,觉得这两种方式都很好,开会时宣布比较正式,工作完以后闲聊时更容易沟通,那就两件事都要做。其三,我要找什么人一起来做?比如,找我的主管还是下属?最后我决定先向主管报告一下,然后由一个下属提出“为什么企业这么重视利润”,我再来解释给大家听,这样一唱一和就能达到目的了。把整个过程都构思清楚以后,我们就开始做。做的时候要把做的日期登记在册,把整个过程也记录下来。这样做几次以后,功夫自然就到家了。
注 | 功夫的修炼。 |
2015-01-03
业务要机动化,生产要计划化,管理要制度化,财务要合理化
2015-01-04
西方人的个案都写得很清楚,所以大家可以角色扮演,可以沙盘演习,可以有很多参考答案。我们中国人不是不会写个案,而是不敢写。因为写得太清楚,就会有很多人受害。我们不见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可是你写得太清楚,总有人怪你把它写出来干什么。
这是很难消除的障碍。所以个案的选取,第一,尽量选历史人物和事件,比较客观。你选现在的个案,就会牵扯到某些人,最后变成表面化,只能讲好的,不敢讲坏的,这样讨论不出结论。第二,爱拿通例做个案,而不爱拿特例做个案。所以很多人批评中国人研究个案,好像也没有人,也没有事,也没有例,但是这很符合中国人的思想。
这是很难消除的障碍。所以个案的选取,第一,尽量选历史人物和事件,比较客观。你选现在的个案,就会牵扯到某些人,最后变成表面化,只能讲好的,不敢讲坏的,这样讨论不出结论。第二,爱拿通例做个案,而不爱拿特例做个案。所以很多人批评中国人研究个案,好像也没有人,也没有事,也没有例,但是这很符合中国人的思想。
注 | 中国人(亚洲人)不敢针砭时弊。所以,外国(西方)受欢迎的娱乐节目有很多政治脱口秀,而中国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只有各种韩国“引进”,各种“秀”,仿佛耍猴一般。 |
2015-01-04
上下不满,其实是理念不相同。如果没有共识,就会产生“我很卖力,你却认为我白费工夫,我有什么办法?你让我做的事,我又认为不重要”这样的争执,冲突无处不在。下属想做好,上司却认为“你不做还好,你越做我越倒霉”,就是因为下属不了解公司的目标,不了解上司的用意,换句话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认识不够。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做这些事情,自己都没有研究明白,那当然就会产生误会。
要打破大家不满的僵局,得靠双方面去努力。主管要把自己的理念告诉给下属,下属还要去体会,这样一来,彼此达成共识,一切就比较好办。下属只知道说自己很忠实,很服从,听主管的话,可主管照样骂他:“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你只知道听话,听话有什么用呢?”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弄清楚,下属就会觉得主管讲的话乱七八糟。其实不是的,下属会不知不觉地伤害组织,但自己不知道。
要打破大家不满的僵局,得靠双方面去努力。主管要把自己的理念告诉给下属,下属还要去体会,这样一来,彼此达成共识,一切就比较好办。下属只知道说自己很忠实,很服从,听主管的话,可主管照样骂他:“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你只知道听话,听话有什么用呢?”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弄清楚,下属就会觉得主管讲的话乱七八糟。其实不是的,下属会不知不觉地伤害组织,但自己不知道。
2015-01-04
功夫人人都会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尤其中国人更是如此,每个人最后会发展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因此我们不能说你的对或者我的对,而是说我们既然要共事,就要有一些共同的理念。
2015-01-04
业绩是末,管理有没有合理化才是根本。
注 | 业绩的不满意,溯本逐源其实是管理的不合理。 |
2015-01-04
经营企业跟树有根系一样。树是一个整体,它的根一定要深入到土里面去,才能够把土里的营养吸收上来,再输送到树干及树叶。我们不可以只看到茂盛的树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一棵树尽管枝叶很茂盛,但是它的根如果被破坏了,也不可能维持很久。所以重视根部跟重视枝叶原则上应该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根部可能更重要一点。
注 | 树没有了根,必死无疑,树没有了叶,树就会枯,但也难免会春来再发几枝。 |
2015-01-04
树状的经营结构,根部很重要。在企业里面,董事会的人员编制是不是很健全,他们的理念是不是很正确,这非常重要。树状结构的根是相对的,不一定说董事会才是根。在部门的层级,部门的主管也是根。部门的主管要把自己的理念传播给所有的下属,这样才能够发挥积极的效果。
2015-01-04
看不到的地方更值得我们留意。
注 | 优秀的管理中,能看到的问题,不管多大,都不是问题,因为问题可以被看到就可以被分析可以被解决。可怕的是那些看不到的问题,才是企业生存最大的挑战。 |
2015-01-04
企业里面最糟糕的观念是开口闭口“行不通”。主管当然不会明着跟下属讲“你不行”,但是会暗示他。下属收到主管的暗示,就会想“反正你认为我不行,那我还努力了干什么”,结果真的不行。主管暗示下属“你能够把事情做好才怪呢,你根本办不好”,下属也很聪明,马上接收这个信息,“你认为我根本办不好,那就算了,一直拖下去吧”。主管也会暗示下属“我很清楚你,你根本没用心,你一直不想把它做好”,下属会想,“既然你看出来了,那我就只能这样了”。主管常常这样有意无意地暗示下属,最后大家都吃亏。
注 | 上对下永远不要打击,领导对下属,父母对孩子。就算这样做会产生糟糕的代价,也要让他一试。任何一个人,自己不去试会相信别人对你的“预测”么?恐怕不会。当然,企业对于员工肯定不能让他这么“任性”,这就是制度、风险控制的作用了,让员工在支付的框架下尽情折腾吧。 PS:中国人总是喜欢评论某某制度弊大于利。可你想过没有,这种感受是来自你的角度,制度的制定初衷是什么呢?要想知道这点,就需要再问,制度的制定着是谁呢?管理者(也就是“领导”,别忘了,就算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这里显而易见,人民确实是主人,但“主人”也有“领导”),因此,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下属行为,为了管理的便捷,而不是为了下属的方便。说的再直白一点,冬天扫雪,自然是先为了自己家方便,再去考虑碍不碍大家的出行。 |
2015-01-04
不做自己不能负责的事情。你如果答应了,就要负起全部责任。
注 | 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去做好,而不是仅仅去做到。如果觉得,这本来就不是我的事,我能帮他做就不错了,那你还不如不答应人家。别人自己做或再找别人做,还可能会尽心尽力去做呢,你的差不多之举却把别人可能会把事情做的很好的几率给毁了。 |
2015-01-05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两句话:第一句,“功劳是让出来的”。功劳不可能是抢出来的,你一开始抢功劳,所有人都会抢,你抢不过大家,结果功劳都被抢光了。反之,有了功劳,你让给别人,他一定让给你,那你就收回一分。你让给五个人,五个人又让回来给你,你就收到五分。你让出去的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多,最后你功劳最大。第二句,“错误是争出来的”。有了错误,如果大家都推,都不承认错误,那就找不到谁错。如果大家都把错误推到自己的身上,说“这是我的错”,每个人都如此,最后一定会水落石出。
2015-01-05
出了问题,补救和解决问题更重要,而不是去追究责任。
2015-01-05
以平常心来看待不公平的地方。如果不公平,你就生气,就抱怨,这不是修养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根本没办法做事情,因为到处都是不公平的。
2015-01-05
建议每个人画一张表格,这张表只有两栏,一栏是自己的责任范围,另一栏是针对责任范围写出的具体做法。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又能够把握自己要怎么做,我想这个人一定是很有成效的。此外,这个表格上还要把自己的姓名、单位都写清楚,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也看到你的责任范围和具体做法。根据这张表格,每天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尽了没有,做法有没有偏差。
2015-01-05
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只看短期利益就会短视,不求改进,保守,不求创新,就会自满,最后一定是不进则退,落在人家后面。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如果只看到长期的利益,就会不切实际,或者空谈,或者自欺欺人,画饼充饥,最后只是一个幻想,而不是理想。因此,必须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有长期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有正当理想,一步一步积极地修正,有团体的共识,分工合作,才能够集中一致。
2015-01-05
公诚正直是最好的原则,公正对待企业内、外部的人,是最有效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有不同的,也有共同的,共同的部分就是公诚正直。
注 | 公正而非公平 |
2015-01-05
重视企业形象,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以前是生产导向,那个时候,企业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有顾客来买,所以称为卖方市场。后来,从事生产的企业多了,顾客就开始挑剔,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卖得出去,因此开始转为营销导向,按顾客的需求来设计我们的产品。再后来,我们又感觉到在企业的经营中,财务的调度是最困难的,所以大家就采取财务导向。财务慢慢地稳定下来以后,企业慢慢摸索到了很多经验,感觉到经营理念最要紧,因此大家拼命追求经营理念,这一时期就是理念导向。时至今日,差不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一套理念,但是这套理念能不能落实,情况各不相同。理念的落实体现在企业的形象上。每个生产企业,当技术水准都差不多时,它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很难分出优劣,市场上同类产品太多,消费者就会依据企业的形象来选购。所以企业形象是在我们都有了很好的产品,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之后,用来突出自身特色的方式。
2015-01-05
我们为什么喜欢到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地方消费?就是因为它们的形象吸引我们。服务型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比有形的产品更不容易辨别好坏,所以一定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让消费者感觉自己的特色。
不但服务型企业要注意形象,制造型企业也应该注意形象。在制造型企业里,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设备也是吸引订单的有利因素之一。很多人会来参观我们的工厂,看看我们的环境、设备以及员工的士气情况,然后才决定是不是要下订单。制造型企业流行“5S”运动,“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5S”的流行,就是因为顾客已经开始注意到工厂内部的运作,这是制造型企业的形象管理。
不但服务型企业要注意形象,制造型企业也应该注意形象。在制造型企业里,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设备也是吸引订单的有利因素之一。很多人会来参观我们的工厂,看看我们的环境、设备以及员工的士气情况,然后才决定是不是要下订单。制造型企业流行“5S”运动,“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5S”的流行,就是因为顾客已经开始注意到工厂内部的运作,这是制造型企业的形象管理。
2015-01-05
今后的趋势是什么呢?产品的寿命会越来越短,顾客对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顾客慢慢地不喜欢企业制造出来的统一模式,而是喜欢根据自己的需要订制。制造型企业要提升自己,就得把自己看成服务型企业。如果所有企业都把自己看成服务型企业,都希望给顾客留下好印象,顾客就会对我们的企业产生无比的信心,同时配合我们的生产弹性自动化,这就是各行各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2015-01-05
树立企业形象是系统工程
人的形象需要塑造,企业形象也需要悉心塑造,最常见、最便捷的塑造方法就是建立企业识别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的建立是为了提供给社会大众一套方便辨认、方便识别、方便记忆的形象元素。简单地说,就是使社会大众很容易区别这是什么企业的东西,CIS也可以看成企业的名片。
人的形象需要塑造,企业形象也需要悉心塑造,最常见、最便捷的塑造方法就是建立企业识别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的建立是为了提供给社会大众一套方便辨认、方便识别、方便记忆的形象元素。简单地说,就是使社会大众很容易区别这是什么企业的东西,CIS也可以看成企业的名片。
2015-01-05
CIS的十大好处
1. 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打出很好的知名度。2. 它会提高广告的效果,CIS明显,广告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 可以增加业绩。4. 可以提升金融机构、股东对企业的好感,要贷款也比较容易一点,要增资股东也乐意。5. 可以吸引投资人购买我们的股票,同时也会吸引人才到我们企业来,还可以避免人才的外流。
6. 它会激励员工士气,缔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员工看到我们的CIS那么受社会大众肯定,就会对企业非常有信心,士气高昂,同心协力维护企业的好形象。7. 它会团结所有的关系企业共同努力,不然关系企业会呈现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只是有关系而已。用统一的CIS,可以使关系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会使各企业更加团结。
1. 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打出很好的知名度。2. 它会提高广告的效果,CIS明显,广告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 可以增加业绩。4. 可以提升金融机构、股东对企业的好感,要贷款也比较容易一点,要增资股东也乐意。5. 可以吸引投资人购买我们的股票,同时也会吸引人才到我们企业来,还可以避免人才的外流。
6. 它会激励员工士气,缔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员工看到我们的CIS那么受社会大众肯定,就会对企业非常有信心,士气高昂,同心协力维护企业的好形象。7. 它会团结所有的关系企业共同努力,不然关系企业会呈现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只是有关系而已。用统一的CIS,可以使关系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会使各企业更加团结。
2015-01-05
8. 避免不同部门重复制作,可以节省成本。比如说文具,各个部门分别购买,就有可能造成浪费。有了CIS以后,一定会统一来订制,统一采购,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9. 设计规格化。有些东西统一设计,拿起来就可以用,不会东一个西一个地浪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设计规格化,不但用起来非常方便,看的人也容易识别。10. 便于内部管理,同时可以活用相关人员的力量。有了CIS,关系企业的人更容易识别,因为都是自己人,沟通起来就容易得多。
9. 设计规格化。有些东西统一设计,拿起来就可以用,不会东一个西一个地浪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设计规格化,不但用起来非常方便,看的人也容易识别。10. 便于内部管理,同时可以活用相关人员的力量。有了CIS,关系企业的人更容易识别,因为都是自己人,沟通起来就容易得多。
2015-01-05
企业识别系统实际上包括三大系统,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精神、企业的发展系统,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信条、企业口号、企业的标语以及企业奉为座右铭的东西等,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
2015-01-05
行为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精神指标、身体语言、符号,以及办公室的氛围和员工的态度等。比如,大家走起路来都很有精神,这就是一种行为识别系统;大家走路都是懒洋洋的,当然也是一种行为识别系统,只不过是不好的系统,让人看出来这家企业没有精神,员工士气不高。
2015-01-05
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名称、LOGO、标准字、标准的色调、企业的造型,还有一些象征性的图案。比如,写上标语、口号的办公用品,办公室的器具、设备,商店的招牌、LOGO、旗帜,建筑的外观、橱窗,员工所穿的制服,还有企业产品的包装等,都属于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运用得相当广泛,是静态的,使顾客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哪个企业的产品,哪个企业的员工。我们一定要让顾客的眼睛一扫就会认出我们的企业,慢慢地顾客就会接受我们的经营理念,就会相信我们所讲的话,换句话说,就会来买我们的东西。
2015-01-05
CIS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绝不是印几个信封、把名片设计好,或者弄一些标准式图案就可以的。很多人都会把视觉设计当做CIS,其实那只是VI而已,只是CIS的一部分。如果让VI取代CIS,会使得企业只有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涵养,那样一来,顾客一眼就看穿了,会很快对我们的外表失去信心。
2015-01-05
CIS不只是表面的装饰,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基本要素、视觉要素和非视觉要素。企业标语,还有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基本要素。在视觉要素方面,企业的LOGO很重要,企业名最好朗朗上口,让大家可以轻松念出来。有些企业故意用那些比较生僻的字做名称,不知道它们有没有特殊的理由,反正在我看来这是很别扭的事情。一家企业的名称,大家都念不出来,怎么会记得住呢?LOGO的字要特别设计,而且无论何处,都要用固定的写法,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此企业而非彼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的LOGO,一眼看过去就能识别。视觉要素还包括广告,你是用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还是用自己印海报、宣传册的方式,来彰显企业的特色?新闻报道、公众刊物现在越来越受重视,有些企业也会委托专业的出版机构来发行一些内部刊物。还有制服、车辆乃至信封、文具、便条等办公用品的设计都属于视觉要素。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非视觉要素,比如商品的品质,商品流通以及服务水准,人员的服务态度,销售的技巧等。这三方面要素兼顾,才能形成完整的企业形象。
2015-01-05
电话礼仪是我们给顾客的第一印象。我经常打电话到不同的企业,有一家企业的总机接线小姐很客气:“某某企业,你好!”然后我的电话就不晓得转到哪里去了。我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她又说:“某某企业,你好!”我还是很有耐心地说出我要接通的号码,她又把我的电话不知道转到哪里去。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她跟我说:“某某企业,你好!”我说:“我好不好没有关系,你给我接通最要紧。”可见,电话礼仪不光是“你好”“谢谢”等,要准确快速地给客户接通电话才是最重要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CIS的表现也不同。如果要区别的话,CIS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企业识别类型、关系企业类型、品牌识别类型。
企业识别类型是指一家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东西,我设计一些东西让公众便于认识,这就是企业识别类型。一个企业集团下属多家关系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内容、服务性质、所属行业都很相近,所以采用统一化的造型、标志色,使人一看就知道某企业属于哪个集团,或与哪个企业相关。统一化的印象,更有助于公众对企业的识别。如果某个集团比较庞大,而且下属的企业属于不同的行业,就采取关系企业类型。关系企业类型的标志、造型、结构是统一的,但是局部有差异。
企业识别类型是指一家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东西,我设计一些东西让公众便于认识,这就是企业识别类型。一个企业集团下属多家关系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内容、服务性质、所属行业都很相近,所以采用统一化的造型、标志色,使人一看就知道某企业属于哪个集团,或与哪个企业相关。统一化的印象,更有助于公众对企业的识别。如果某个集团比较庞大,而且下属的企业属于不同的行业,就采取关系企业类型。关系企业类型的标志、造型、结构是统一的,但是局部有差异。
2015-01-05
同一个企业的产品很多,怕产生垄断整个市场的坏印象,就开始用不同的品牌来分散大家的观感。如可口可乐公司分别推出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品牌。一般人以为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雪碧是雪碧,芬达是芬达,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实都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这种做法,就相当于给公众几个选择,不让公众感觉到每天所喝的都是同一企业的产品。这样用企业名称、标志造型、色彩差异化,使得品牌有区分的,就属于品牌识别类型。
2015-01-05
任何企业如果舍弃了旧有的那一套形象,要创造新的形象,树立新的风貌,很容易造成第一代创业者的不满,而且会引起老干部、旧有主管的疑虑,认为你改变形象目的主要是把他们这些老人踢走。
注 | 创新不可脱离历史 |
2015-01-05
企业形象与实态的关系,我们可以分三种情形来分析:第一种叫做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就是同心圆,企业形象的圆和企业实态的圆,同一个圆心,切实吻合,名副其实,当然大家都能够认同。第二种叫做传播实名。意思是,形象是一个圆,实态是另一个圆,有相交的部分,但是没有重合。当然,相交的部分越大,越名副其实,相交的部分越小,越证明是传播实名。也就是说,表面上说得很动听,但实际上差得很远。第三种根本就是虚有其表。企业形象是一个圆,企业实态是另一个圆,这两个圆不但不同心,而且没有交集,你是你,我是我,最后有名无实,互不相交,只能够瞒人一时,终究要被拆穿。
2015-01-05
实施CIS的时机
1. 企业创业的时候或者是创业纪念日。我们创业的时候马上把CIS做出来是一种做法,如果当时没有做出来或者做不出来,等到创业纪念日还来得及。2. 企业合并或者企业集团形成,要塑造新的CIS。
3. 当企业的经营方针有重大改变,希望引起社会各界注意的时候,就可以做CIS,而且要隆重推出,使大家知道企业虽然是老企业,但是经营方针已经有重大的改变。4. 经营内容扩大或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可以推出新的CIS。
5. 新产品问世的时候,同时推出新的CIS。6. 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时候,是做CIS的好时机。
7. 为了提高企业的时代感,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赶上时代的企业,可以推出CIS。8. 我们要改善经营体制,向大家宣布新的CIS,同时告诉大家我们的经营体制有很大的改善。
9. 加强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利用CIS。
1. 企业创业的时候或者是创业纪念日。我们创业的时候马上把CIS做出来是一种做法,如果当时没有做出来或者做不出来,等到创业纪念日还来得及。2. 企业合并或者企业集团形成,要塑造新的CIS。
3. 当企业的经营方针有重大改变,希望引起社会各界注意的时候,就可以做CIS,而且要隆重推出,使大家知道企业虽然是老企业,但是经营方针已经有重大的改变。4. 经营内容扩大或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可以推出新的CIS。
5. 新产品问世的时候,同时推出新的CIS。6. 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时候,是做CIS的好时机。
7. 为了提高企业的时代感,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赶上时代的企业,可以推出CIS。8. 我们要改善经营体制,向大家宣布新的CIS,同时告诉大家我们的经营体制有很大的改善。
9. 加强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利用CIS。
2015-01-05
10.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想要改变社会公众对我们的坏印象,应慎重地把新的CIS推出来,希望对公众形成新的良好的印象。
2015-01-05
我们如果用圆和方来表示的话,方的部分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束之于内的。而外面圆的部分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形之于外的。换句话说,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外表,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实质内容。实质内容可以影响到形象的好坏,形象必须靠实质内容来支撑。
2015-01-05
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适合企业文化,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企业最大的要求是永续经营,生生不息,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健全自身的企业文化。
2015-01-05
企业文化,既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部分。物质文化就是指与企业产品有关的信息。非物质文化,包括完成文化跟主观文化。完成文化就是企业的典章制度、企业的商标,换句话说,已经完成摆在那里,是成文的东西,我们看得很清楚。主观文化就是看不清楚的,比如企业基本的价值观,这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而是大家言谈之间流露出来的。
可见,企业文化如果从广义来讲无所不包,可是我们如果用狭义的解释,产品不是企业文化,典章制度也不是企业文化,商标也不是企业文化,它是指企业有一套不成文的基本价值观、基本信念,使得我们所有的同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些共识,这个共识可以决定企业的特征,这样才叫做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就说企业文化是主观文化,它不是完成文化。凡是典章制度等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叫企业文化。
可见,企业文化如果从广义来讲无所不包,可是我们如果用狭义的解释,产品不是企业文化,典章制度也不是企业文化,商标也不是企业文化,它是指企业有一套不成文的基本价值观、基本信念,使得我们所有的同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些共识,这个共识可以决定企业的特征,这样才叫做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就说企业文化是主观文化,它不是完成文化。凡是典章制度等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叫企业文化。
2015-01-05
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认为我来公司上班就是为了赚几个钱,这也是一种价值观,那这家企业显然奉行的是功利主义,大家没有什么感情,价值观建立在利害关系上,有钱赚就来上班,没有钱赚就走人。
2015-01-05
用性恶的观念来待人,人与人之间就不能互信。不能互信就没有办法合作,最后就会导致失败。假定能够用性善的观念来待人处世,虽然有时候会被骗,但是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因为这个社会上虽然有坏人,但是有更多的好人。如果我们能够把好人招进来,使这些好人互相影响,互相感召,那么性善的观念就会传播开来,大家都相信性善,自然就会相信别人,就会跟别人合作,就会谅解别人。
2015-01-05
你如果讲到自己的规矩,说那是“很好的规矩”,那人家会嘲笑你。施振荣先生很懂得中国人的心理,说“臭规矩”,大家就没有排斥感,就会来听他到底讲什么,这是心理手段。另外,企业如果认为自己所定的规矩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那么员工就有排斥感,因为你即使是神仙,也不可能定出十全十美的规矩。但是,你说你的规矩是不得已的,不一定合理,大家先试试看,有不行的地方,大家再来研究,再来改正,那大家就不会排斥,就比较容易接受。
所以,做一个管理者,不要认为规定就是这样,大家就非按规定做不可。相反的,我们要认为规定是规定,规定是不得已的事情,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大家商量办理。这种心态反而比较容易使大家很乐意遵守规定。
所以,做一个管理者,不要认为规定就是这样,大家就非按规定做不可。相反的,我们要认为规定是规定,规定是不得已的事情,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大家商量办理。这种心态反而比较容易使大家很乐意遵守规定。